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

北京走馬看花 (三) 故宮,天壇,明十三陵


呼! 終於寫到北京行的最後一篇了

雖然我只是寫寫流水帳,以對自己有個交待,日後也不會忘記! 但還是覺得寫部落格好累~~~~ 根本像寫論文嘛! 要查東查西附圖 orz

所以實在太佩服那些專業的部落客,我以後看別人的遊記或介紹一定會抱著感恩的心!因為寫個老半天,預覽的時候都幾秒到幾分鐘就可以看完...成就感不太高呀!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是我在北京閒晃的第三天,天氣好爛居然下雨!!!

但是一定要出門,今天總共要看三個世界遺產哩!!

第一個景點是故宮,離我住的王府井很近,坐計程車只要10元,還沒跳表就會到。

我從天安門入口進去,想說順便看看這個超有名的門。天安門在明清時期就是紫禁城的入口,外面還有護城河(外金水河)。


進門前,一眼就看到華表。華表據說最早出現於堯舜時期,最早是由木頭製的,可以做為道路指標,還有留言的用途,後來因為也有誹謗(為議論的意思),也稱誹謗木。演變到後期,變為宮廷或陵墓外的裝飾用石柱。天安門內外總共有四隻,上面的蹲了一隻神獸"犼",這種神獸相傳好守望,所以天安門外的犼向外,意思為"望君歸",希望出外的君王早日回來,以料理國家大事;門內的為"望君出",希望君王多多去巡查民意,不要沉溺於宮中的歡愉。



接著到了天安門前,門前有天安門的互城和外金水河,但不知為啥中間的金水橋被封住了,這樣都沒辦法拍全景了 orz


雖然下著雨,參觀的人潮還是絡繹不絕!


進了天安門後,再走一小段就會到達午門了! 故宮的門票、語音導覽機都是在這裡租售。傳說中的"推出午門斬首"就是指這個地方,身處其中總覺得有點恐怖,我就快快通過摟~~


語音導覽器語言有非常多種,可見得故宮是國際熱門景點。

故宮,是現在對於明清皇宮的稱呼,原名為紫禁城。紫禁城的名稱由來,現在一般較為接受的說法為,由於北極星所屬的紫微恒位於天空的中央,自古被認為是天上帝王所居住的地方,應此被稱之為紫宮,所以皇帝居住的地方也被稱為紫宮。並且由於皇宮戒備森嚴,並非一般民眾可以進入,又稱禁宮,因而在當時的皇宮被稱之為"紫禁城"。


過了午門後,到太和門前也有金水橋,又稱為玉帶橋。


(http://big5.dpm.org.cn:82/files/jsp/web/images/kfydl/cgxd/maps/map_s.jpg)

這是故宮的全圖,占地約72萬平方公尺,跟凡爾賽宮、白金漢宮、克林姆林宮及白宮齊名為世界五大宮。故宮基本上的布局,分成"外朝"和"內廷",外朝主要就是以三大殿(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)為中心軸,功能主要為皇帝舉行會議及慶典的地方;而後廷主要以三大宮(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甯宮)為中心,主要為皇帝及皇后生活的地方。


太和殿,就是俗稱的金鑾殿,是整個紫禁城內最重要的建築,主要做為舉辦朝會及國家大慶典。大慶典主要就是元旦、冬至和萬壽(皇帝生日)。


太和殿外觀非常氣派,且做工精美。


殿前廣場上有象徵長壽的,銅龜銅鶴。


還有一個白玉石刻成的日晷,象徵皇帝具有授與人民時間的權力。


中和殿為皇帝前往太和殿開朝會或慶典前的休息之處。皇帝每年前往祭祀之前,也是在這邊預做準備。


保和殿功能蠻多的,可以做為皇帝上朝前的更衣之處、皇帝宴請賓客的地方,也有舉行科舉考試(殿試)的功能。


三大殿周圍都有像這樣的階梯,我在想做成這樣一層一層的,應該是為了方便守衛,這樣閒人沒辦法輕易的闖到皇宮去,而且整個營造出來的感覺非常有氣勢!


另外,在殿旁也坐落著非常多這樣的水缸,叫銅鐵缸。其用途為防火用途,平時都會裝滿,冬天還會在下面燒炭保溫,以防止結冰! 對於全為木造的紫禁城來說,真的是很重要!!


保和殿走到底,有一個雲龍石雕,上面刻有九隻龍及五座山,象徵帝王為九五之尊。這塊石雕非常大,是故宮中最大的,據說當年利用冬天遠從房山運過來,沿途在地上潑水結成冰以減少摩擦力,用想的就覺得又冷又累... 太辛苦了!!


逛完三大殿,往後廷看去,果然是皇帝住的地方,周圍有著高高的城牆!


乾清宮是皇帝所居住及處理政務的地方。


坤寧宮為皇后所居住的地方,裡面展示了當年家具的擺設。


(http://www.yododo.com/files/photo/2010-12-07/012CBC949B405AF3FF8080812CB82648.jpg)

原本後廷中只有兩宮,乾清宮及坤寧宮分別代表了易經裡的乾及坤,而後來嘉靖年間才因"乾坤交泰"增建了交泰殿(我忘記拍了)。交泰殿為皇后舉行大典的地方,並且象徵皇室權力的玉璽也存放在此處。


因為時間的關係,我逛完御花園就走了,關於御花園我只能說跟我想像的還真不一樣,我一朵花都沒看到,只看到很多松柏、銅像、假山流水,大概只能形容為富麗典雅。

故宮的後門就是神武門,門上的故宮博物院大字是由郭沐若先生所題的。現在參觀的方向一律是南進北出,從後門出後,可坐公交車返回前門或到其他地鐵站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接著,我坐地鐵到了天壇公園。天壇公園位於崇文區,也就是在故宮的南方,其實除了天壇外,還有地壇、日壇、月壇呢!


以前的人對於天地日月非常崇敬,所以當我們去了解設計的概念時,就會感受到很多文化內涵。這幾座壇所在的位置,分別就在皇城的四個方位,這其實是從易經來的,“乾為天、坤為地、離為火為日,坎為水為月",而八卦方位"乾南、坤北、離東、坎西",所以天地日月壇分別位於南北東西。

四座壇在不同時節各有作用,天壇每年在孟冬(冬至)時,皇帝會在這裡祭天,孟春(正月)時祈穀,祈求豐年,孟夏(夏至)則是祈雨。地壇則是夏至時祭地的地方,因為這天是日夜一樣長的時候,過了這天夜晚開始變長,也就是所謂"陰時"較長,所以皇帝會在這天祈求可以順利安度陰時。眼尖的人一定發現了,為什麼夏至又要祈雨又要祭地,現代人交通方便可以兩邊都去,但以前交通不便,實在不可能,我找了一些資料,但都沒有人提這件事,我在想可能是因為明初時天壇、地壇是在一起的,叫做天地壇,所以天地合祭吧?! 或也許他們分兩天就好了,是我多心了。而日壇則是在春分時祭日(大明之神),月壇是秋分時祭月(夜明之神)的地方。


天壇公園占地273公頃,非常之大! 我覺得有時間的話這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,因為樹很多空氣很好,慢慢散步四處看看的話真的很不錯。然後這邊樹很多的原因是,每年植樹節一定會有高官或外賓來種樹,算是一個傳統了。


由於時間的關係,我來天壇的目標只有祈年殿,在路途上會經過一個跟頤和園很像的長廊。這個長廊非常有趣,可以看到很多北京市民的休閒娛樂,打牌下棋的不說,踢毽子、敲鑼打鼓、唱歌、唱戲曲、跳舞等,真的是很活潑熱鬧的地方!


長廊總共有72間,當時興建的用意為擺放供品,使其不要被風雨所汙。


過了長廊後,便可看到祈年殿。



祈年殿是一個三層的藍上色琉璃瓦建築,據說在明代時屋頂為藍、黃、綠三色,分別代表了天(藍天)、皇帝及庶民,在乾隆時修整時改為全部藍色。屋頂長得很可愛,是圓形的象徵"天圓",而地壇之主體建築則為方型的象徵"地方"。天壇的設計大氣而精巧,這麼大的一個建築物,卻沒有用任何樑來做支撐,其主要是靠著三層共28根的楠木大柱子,這也象徵了天上的28星宿。

(http://m2.img.libdd.com/farm3/3/D76C33B363D84B3F8687C5B07A0FA703_500_500.jpg)

不知道是不是遊客太多的關係,內部並沒有開放參觀,唉唉!我的目標是看那些柱子阿~~只好藉由網路上的圖片來了解了。首先大殿中心有4根通天柱,又叫龍井柱,象徵春夏秋冬。中間那圈有12根金柱,象徵一年十二個月。外圈有12根檐柱象徵一天有十二個時辰。金柱+檐柱加起來,就象徵24節氣。再加上龍井柱,就是剛剛說的象徵28個星宿。如果再加上最頂層的8根童柱(短柱)就是象徵36天罡。而象徵72地煞的,就是72間長廊了。

看完祈年殿,我就匆匆忙忙的趕回王府井跟我爸媽會合,下午爸爸的朋友要帶我們去明十三陵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午餐我們就在明十三陵附近的食家鴿園吃飯,是一家頗有規模且乾淨舒適的餐廳。必點的菜是秘製燒鴿,但由於我吃素,所以我不知道味道如何。


這是我的主菜,農家雜糧系列,甜玉米、紫糯玉米、山藥、紫心地瓜、花生、毛豆、南瓜。他們真的很流行吃這種,那天在花家怡園也有吃到。


我好愛這個菜,涼拌小黃瓜小時候,是用剛發育的小黃瓜,還帶著花做的。很爽脆清甜,我好愛。

其他都沒拍了,都是肉XD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明十三陵是帝王的陵墓群,是世界文化遺產,目前很多都還在修復,聽說在2014年時會全部開放。明十三陵包括13座帝王陵、7座嬪妃墓和1座太監墓。我很好奇,為什麼會特別幫太監建一座墓,導遊小姐說是因為當時崇禎皇帝自殺後,這個太監哭了三天三夜後來哭死了,因此來在幫崇禎皇帝建陵墓時,也把他葬在旁邊,以表他的忠誠。


明十三陵西北東三面有山,南面開敞且有河流,被視為是具有龍脈的風水寶地。明十三陵占地約40平方公里,我們這次參觀的是目前規劃比較完整的神道及定陵兩部分。


進神道前會經過一座大紅四方的碑亭。


碑亭內有一個巨大的石碑,刻著歌頌明成祖朱棣的碑文。馱負這個石碑的為一隻身體像烏龜臉像龍(牙齒像辛巴)的神獸,我們覺得也很像赤崁樓的石碑。我後來查了才知道這種神獸叫做贔屭 (ㄅㄧˋ ㄒㄧˋ),又叫贔屭,是龍九個兒子裡的長子,喜歡負重可以背動三山五嶽。在上古的時候會背著三山五嶽在江河裡走來走去,因此興風作浪,後來大禹收服他,並且他還幫忙治水立下大功!但是大禹還是很擔心他之後又會胡鬧,所以叫他背著一個巨石做的碑(上面有贔屭治水的功德),讓他沒有辦法隨便亂走動。這真是個可愛的故事XD


走到神道入口,一眼望去綿延的都是柳樹,好漂亮! 神道入口也有華表。


神道有著房山石所雕刻而成的石雕群(石像生),這個步道全長約2公里。石雕群內共有24尊石獸及12尊石人。



石獸總共有六組,一組四隻,兩站兩跪。導遊小姐說有跪有站的原因為形成一種跪完起身的動態景象,我覺得很有創意,動畫怎麼不是中國人發明的!


六組石獸都是選擇吉祥或有特殊意義的動物,獅子(帝王的象徵,並可鎮煞)、獬豸(正直的象徵)、駱駝(象徵疆域遼闊)、象(象徵國家穩固)、麒麟(象徵吉祥)、馬(象徵征戰時的坐騎)。


其中獬豸(ㄒㄧㄝˋ ㄓˋ),是一種傳說中龍首、獅尾、牛身、羊蹄的神獸,並且頭上有角。他的個性公正,據說只要出現不公不義的事情時,獬豸就會用角去頂並把那個理虧的人,並把他吃掉。獬豸並且也是憲兵臂章上的象徵。非常酷!


這些石像都蠻大的,而且導遊小姐說地上的部分其實只有全部的三分之一,跟大溪地島的Moai一樣,地下還有好大一塊石頭! 以前的人要從房山運來真的好辛苦!!


(http://www.wikilib.com/images/a/af/Noel_2005_P%C3%A9kin_tombeaux_Ming_voie_des_%C3%A2mes_19.jpg)

石人部分則是站立的武臣、文臣和勳臣,衣飾雕刻都很精細(但我忘了拍)。


神道的盡頭為龍鳳門,門外象徵陽間,門內則象徵冥府。過龍鳳門一直走會通向長陵,但我們目標是定陵,所以就在這坐了電瓶車返回入口處了。


(http://www.bjlxtx.com/manager/eweb/UploadFile/200753016810630.jpg)

定陵是神宗皇帝、孝端皇后、孝靖皇后所合葬的陵墓,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挖的地下宮殿。其實當時本來一開始想要找的是規模最大的長陵,但找很久都找不到,所以決定改找附近的定陵。定陵確定的位置其實也沒人知道,因此開始尋找後也是找了好幾個月都沒有下落,直到找到一塊指路石,上面寫著“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、深三丈五尺”才發現! 我一開始想說怎麼這麼此地無銀三百兩,後來才想道因為皇帝皇后過世的時間不一樣,所以留下這塊石頭,以做為之後再次挖掘時的根據。但這個工頭實在太不小心了,居然沒有把石頭毀掉,以至於幾百年後被後人挖出來了。


地下宮殿位於地底下27公尺,應該是在地下水層附近吧,頗潮濕陰涼。我就只拍了這張照片,因為畢竟是墓穴我不太敢亂拍。裡面有仿製的棺木(原本的已被破壞)及一些仿製的陪葬品(真品在地面上的展覽廳),據說當時總共出土了3000多件的文物。

(http://www.photophoto.cn/photo/gudaimingsheng/baolingbeiting/image_33968f54b76f7f63.htm)
展示廳展出非常多的出土珍寶,其中我覺得這個白玉做的玉兔搗藥耳墜好可愛!


(http://thub.sssccc.net/%E5%9B%BE%E7%89%87%E7%B4%A0%E6%9D%90/high/%E4%B8%AD%E5%8D%8E/%E5%8C%97%E4%BA%AC%E5%BB%BA%E7%AD%91/%E5%AE%9A%E9%99%B5%E5%87%BA%E5%9C%9F%E5%87%A4%E5%86%A0.jpg)

還有這個孝靖皇后的鳳冠,整個是藍色系的,好漂亮!

逛完定陵後,我們就驅車回王府井了,雖然隔天我還有去什剎海晃晃但我其實逛的不太用心,實在寫不出什麼內容....哈哈!

anyway 這三天的北京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! 歷史古都真的太有內涵了!! 每個地方都很值得逛!! 不過如果要我選我最喜歡的三個地方我會選1.頤和園 2.長城 3.神道

下次有機會要再去爬另一個長城,還要去逛舊貨攤,去老舍茶館看戲! 還有還有....喝豆汁!!